【藝術簡歷】
卓素銘,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名譽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歷任揭陽市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揭陽畫院首任院長、市人大常委、市政協常委、文藝委員會副主任。1949年出生于廣東揭陽一個丹青世家,幼承家學,父親卓哲生是潮汕知名畫家,后又得王蘭若、劉昌潮、林逸、林受益等名家及當代藝壇名宿王學仲教授悉心教益:1990年至1992年深造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碩士研究生班。擅畫動物花鳥、山水,尤以畫虎及孔雀馳譽海內外。畫風典雅、格調清新。有大量作品入選國內外大型學術畫展,“雙虎”曾獲中國美術家協會美展銅獎;“蘭花”曾獲中國美術家協會美展銀獎,有十多件中國畫在國際美術大展獲金獎,并為中南海及國內外藝術機構收藏。作品曾被選送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美國、意大利等幾十個國家展出。曾三次在日本舉辦畫展,并經國家文化部批準應邀赴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文化交流;二度參加中國藝術博覽會,在北京、天津、中國香港、廣州、深圳、南寧、青島、珠海、佛山、汕頭、潮州、揭陽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國內外一百多家媒體對其藝術做過專題介紹,由中國文聯出版社、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榮寶齋出版過個人畫集二十多種。
說老虎——從卓素銘先生繪畫創作想到的
林夏瀚
早在中華文化形成之前,老虎就已存在。在與老虎不可避免的沖突中,人類逐漸加深了對虎的認識,老虎的種種特征也被吸納進中華文化,形成表示特定意義的意象和符號。
在中國美術史上,“老虎”的主題出現得很早,如我國西北發現的四千多年前飾有虎斑紋的人型彩陶;湖南寧鄉出土的商代虎噬人卣;春秋戰國時期的錯銀銅虎符等。據畫史所載,東漢即有“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畫虎言論,“魏曹髦有《卞莊刺虎圖》”。宋代《宣和畫譜》稱:“虎則唐有李漸,本朝有趙邈齪?!χ?,裴文睍之牛,非無時名也,氣俗而野,使包鼎之視李漸,裴文睍之望戴嵩,豈不縮手于袖間耶?”令人遺憾的是,唐宋畫虎名家的作品并未流傳下來,我們所能看到的,也只有像敦煌428窟北周匠人所繪的《薩陲太子本生故事畫》中刻畫的老虎形象,白描勾勒,造型夸張、擬人。
可見,在未進入工業社會之前,人們缺乏馴服、豢養老虎的技術手段,也很少有機會在野外對老虎的習性進行長時間的觀察,故普通民眾對老虎的認識更是長期停留在模糊、概念化的階段,畫家也難以對老虎進行詳細而準確的描繪。在需要創作老虎形象時,工匠或畫師主要依據傳說和畫譜口訣,再加上神異化的“嫁接”。這些老虎形象經過人為加工,與現實的老虎存在較大差異,而以現實的老虎形象為題材的、具有獨立審美意義或象征意義的繪畫作品直到近代才出現。
晚清民國時期,高劍父、高奇峰、何香凝、張善孖、徐悲鴻等畫家創作了大量以“老虎”作為表現題材的繪畫精品,他們在對老虎的傳移模寫、對老虎生理結構的把握,對老虎所蘊含的象征寓意的表現等方面,都達到了空前水準,取得了高度的成就。這些畫虎名家大多出國留學,接受科學的美術訓練,并參考攝影印刷技術所帶來的豐富圖像資源。受制于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在描繪老虎時,他們不需要老虎作為“靈獸”給人間帶來瑞兆,而是以老虎兇猛威武、不可欺辱的猛獸面目來象征本民族在遭到外部侵犯時的態度,號召國民反抗外敵、奮發強國。
新中國以來,隨著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現代自然科學知識的進步和普及,以及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等大型城市公共設施的興建與開放,深刻而迅速地改變了大眾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得大眾對老虎有了一個客觀而科學的認識。卓素銘的“老虎”繪畫得益于現代化所帶來的便利,他以工寫兼用的技法將中國畫“老虎”一科的寫實程度推向了極致。卓素銘的“老虎”繪畫弱化畫面的象征含義,而專注于如何通過筆墨寫實地表現對象。由于社會外部環境的限制,民國畫虎名家尚未在“畫氣不畫形”與“素描式水墨”之間取得某種平衡。卓素銘的實踐并非強調西畫技法中光影、體積的表現,而是通過筆墨來對老虎造型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不僅要求畫家對老虎真實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結構有基本的了解,而且要對筆墨與造型之間的襯托、對比、穿插、融合等問題有深刻的認識。
清代鄭績在《夢幻居畫學簡明論花卉翎毛》中論道:“凡畫獸故須形色認真,不致畫虎類犬,又不徒繪其形似,必求其精神筋力。蓋精神完則意在,筋力勁則勢在。能于形似中得筋力,于筋力中傳精神,具有生氣,乃非死物?!弊克劂懰L老虎情、態、勢俱佳,筆墨簡練,循型造勢?;⑸矶嘁詽饽串嫲呒y,并施以赭色;虎須用勁利挺拔的墨線勾出,復施白粉;點睛精到,表現出瞳孔的光影效果。其老虎不怒目視人,也不是負傷或奮起一躍的緊張姿態,而多數作伏臥之狀,在山石草木環繞的自然環境中顯得平靜放松??梢?,卓素銘對于老虎的寫生能力、對老虎生理結構的理解、對老虎周圍環境的營造等眾多方面,都在民國畫虎名家的基礎上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使“老虎”圖式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滿足了鄭績所說的“形似”與“傳精神”并重的要求。因此,謝海燕先生評論道:“揭陽畫家卓素銘,今之‘虎癡’也!善畫虎,深入生活,體察揣摩,狀寫其神態,具有表現之傳統筆墨,出之生動活潑,韻味盎然?!?
卓素銘的“老虎”繪畫馳譽海內外,這種帶有自然主義傾向的創作方式,背后展示出社會觀念的變化。伴隨著民族矛盾的緩解,寫實的老虎形象從國家形象的象征符號中“釋放”出來,重新成為“被人觀察的老虎”。卓素銘的作品將寫實的動物形象置于理想的自然環境中,這些作品又通過書畫流通被懸掛于人們起居空間的重要位置,這既是現代生活中人們以獵奇視角來觀察遠離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一種方式,也是現代化進程影響下所產生的人與自然關系的縮影。卓素銘的“老虎”繪畫所滿足的,遠不僅僅是人們安置身家、賞玩景致等功利和享樂的需求,而是現代人們在滿足一般生活和耳目之娛的同時,又不斷努力建構起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世界,建構起一個能夠使人們心智獲得滋養和歸宿感的“家園”。這種建構本質上是出于我們生命和文化的需要。
在中國繪畫史上,繪畫主題的圖像特征與隱含在其背后的社會文化觀念關系密切,并由此形成穩定的圖式?!袄匣ⅰ眻D式經歷了從神異化色彩到國家形象的符號象征,再到人與自然和諧“家園”的建構的演變。藝術家將傳統“老虎”圖式與自然相對照,依據自己的直覺進行改造和修正,于是產生了繪畫風格的變化。而卓素銘的“老虎”,應是中國畫畜獸畫譜中的新品種,它反映了中國社會加速“現代化”的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