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網-天津7月9日訊,由四川美術學院、天津美術館、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天津美術家協會、重慶市美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形色協奏曲——王嘉陵油畫創作50年回顧展”天津站7月8日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出席領導嘉賓有: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馬英民、美術史論家孫克、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書記、館(院)長王發榮、著名油畫家黃建南、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健康工程組委會副主任劉紅峰、文化部僑聯文華閣書畫院原常務副院長陳岳平、東盟國際公共關系協會主席黃海剛、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原院長崔毅、重慶市美協副主席蔣才、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朱海、川音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曾楊、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世游互聯)總經理鄧棵予、新文網總編輯薛成毅、中國藝術公社社長王茂、重慶市版權協會藝術專委會副主任毛代強、徐之騰藝術空間創始人徐應平。出席開幕式的天津市主要領導和嘉賓有: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
李毅峰、天津美協副主席尹滄海、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馬馳、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張福有、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寇疆暉、天津畫院副院長王衛平、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姜中立、天津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副院長譚勛、天津美術學院影視與傳媒藝術學院動畫系主任余春娜、天津市收藏家協會會長張建忠、天津市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季曉農、跨媒介藝術家姜大方等出席本次活動。
開幕儀式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張福有主持▲
美術史論家孫克表示我這次看王嘉陵先生的油畫,我感覺他也在努力去尋找自己的道路。他去川西畫的那些風景,實際上是用他自己的感受把那些山水畫出來的。另外還有就是中國畫講究意境,講究個人主觀的個性的表現。我覺得這一點他還是成功的,他現在越畫越好,不是學生時代了,也不是那種青年老師。那時候畫得很像,看得很準確,畫得很細膩?,F在就不是這樣,他畫的很放得開。所以我覺得也祝賀你們,祝賀王嘉陵先生,祝賀他的藝術成功,也希望我的天津老鄉們,有機會好好看看他的油畫。他油畫畫得真的很好,他有了他的特色。
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重慶國畫院)書記、館長(院長)
王發榮表示王嘉陵先生作為四川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會長,老藝術家,在1980年就以油畫作品《生命之光》在第二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上獲獎,成為具有影響力的青年藝術家。從藝五十年來,他初心如故,始終深入生活、勤于探索,獲得了杰出的藝術成就。本次在天津美術館展出130件作品及相關文獻,從作品的選擇、文獻的梳理到展陳設計都呈現了很高的規格,全面反映出他深厚的繪畫功底和創新精神,同時也展示了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扎根現實的美學價值觀。
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說王教授的畫色彩濃烈,有獨特的一種語言,他通過在他們四川美院的幾十年教學工作中,也培養了大量的學生,并形成了強烈的個人風格,為四川美院的學術發展,以及四川美院的人才培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這么濃烈的夏日,王教授的畫作給我們天津美術館,給這個城市帶來了一股清流。
在此我們對王教授表達最親切的謝意,希望展覽取得圓滿的結果,圓滿成功。
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朱海說王嘉陵老師是四川美術學院的資深老教授,他的作品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享譽中國美術界,并且他也是重要的美術教育家,曾擔任四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校,無論現任院長龐茂琨教授還是現任川美副院長張杰,都曾是他的學生,我所在的油畫系里,眾多的專家教授都曾經在王老師指導下,成人才,出作品。
對于從事油畫創作50年的王嘉陵教授來講,他用油畫的語言來表述了一個人對世界、對自然、對社會的關照,值得令人尊敬,這也為從事油畫創作的后輩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著名油畫家黃建南說在我看來,這樣的藝術表達實際上來自于王教授一直所秉持的觀察現實的視角,以及他孜孜不倦探索油畫本土化的主張,所以這次展出的作品風格和樣式呈現出與我們熟悉的西方的繪畫特點是不一樣的,是由中國本土文化的特殊性造就的。因此,王教授的畫面在多彩的空間營造出質樸的繪畫質感,這恰好說明了王教授對于繪畫的真誠和執著。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寧佳說:“王老師從1974年到四川美術學院讀書,以及1977年留校任教,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有著強烈的四川畫派的學統,以及他長期從事教學中體悟而來的創作觀念,也就是我們常說到教學相長,比如他的老師劉國樞先生,馬一平先生,黃唯一,夏培耀,張方震等等前輩們,這里面實際上在我看來說明了王老師從師承、教學及拓展的維度中清晰的呈現。所以,我在此單元特別策劃了王老師的師友及家庭板塊,從他身邊的藝術圈、朋友圈間接描摹出王嘉陵先生的廣泛影響和價值?!?
著名油畫家王嘉陵介紹說,在我的身上,大家看到了我的一個藝術的人生,我就奇了怪了,我從小就錨定了我就要當一個畫家。在我年輕時候,有好多次機會可以從事其他行業的,我當知青的時候差點被保送清華大學水利系當學員,我都拒絕了,我就選擇進了四川美院。從我從74年到美院,到今年就剛剛50周年,我做的最多付出的就是一直畫油畫,所以說我把生命的意義和我人生追求的價值,都帶進文化里面去了。我這幾十年里面我教了好多學生,現在有的學生是有名的藝術家,包括現在正在天津美術館展覽的張杰,他就是我的學生,現在美院的院長龐茂琨,他也是我的學生。在這五十年里,我為藝術和藝術教育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但我是感到高興的,很值得的。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馬英民宣布開幕▲
天津美術館館長馬馳代表天津美術館向藝術家王嘉陵頒發收藏證書▲
本次展覽選取了王嘉陵先生從藝50年來的近130余件作品與文獻,也是王嘉陵先生油畫創作50年回顧展全國巡展的第二站。
王嘉陵先生最早的藝術成就即在于1980年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獲獎作品的《生命之光》,體現出他扎根現實的藝術理想,與同時代進行“鄉土繪畫”探索的藝術家們保有同樣觀照現實、有感社會的現實精神。
本次展覽立足于從其從藝生涯、藝術創作、個人經歷等軌跡出發,希望探明王嘉陵先生從學、從教、從藝等多方面的歷程,對其藝術面貌和成就進行初步總結,以此形成完整的個人藝術譜系??梢哉f,通過對王嘉陵先生的藝術歷程進行觀察,一條清晰的轉向之路呈現于眼前,在自然風光、地域風情、藝術本體中建立起“視覺與感知的統一”、“色彩與性情的律動”的形式協奏曲。
展覽共分為三個單元組織,完整的勾勒出王嘉陵個人的探索軌跡、創作風貌和藝術影響:
1.觀照的系譜
在中國現當代繪畫中,領會現實,體現現實,以人文的視角洞察現實,一直是構成繪畫及其精神的重要依據。王嘉陵的創作注重從現實精神出發,關注日常生活、現實場景和歷史題材,并以此構成其人文觀照的底色和藝術創作的內核。
2.本質的協奏
形式及風格一直是藝術創作中的核心構成,其重要性等同于直觀藝術的本質。王嘉陵的藝術軌跡可以理解成形式、語言的演變動線,大體可以概括為“性靈與筆觸”、“形象與物象”、“色彩的律動”三個主要特征。
3.傳承與開拓
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文脈與學脈的體系,判斷藝術家的影響力并找尋其學統上的定位,需要言明其繼承關系和傳承價值。王嘉陵從川美正統的教學中而來的創作理念,恰需要從師承、教學及拓展的維度加以梳理和呈現。在此單元特別策劃了王嘉陵先生的師友及家庭板塊,從他身邊的藝術圈、朋友圈間接描摹出王嘉陵先生的廣泛影響和價值。此單元參展的藝術家有王嘉陵的老師:劉國樞、夏培耀、馬一平;他的學生們:龐茂琨、翁凱旋、張杰、何紅舟、陳宏慶、常青以及川美知名藝術家何多苓、劉明明、梁益君、侯寶川,朱海。
劉國樞 高原早春 65X80cm 2006 布面油畫▲
夏培耀《織》91x73cm1994布面油畫▲
馬一平 風景50X60cm 2004 布面油畫▲
何多苓 雜花寫生 70X50cm 2023 布面油畫▲
劉明明 泰唔士河 55X37 2001 水彩畫▲
龐茂琨 端坐的苗女 60X80cm 2022 布面油畫▲
張杰 佛72x92 cm 1997▲
何紅舟 演員 60X80cm 2017 布面油畫▲
陳宏慶 初夏 9273cm 2019 布面油畫▲
常青 母親 100X75cm 2022數碼版畫▲
侯寶川 春到紅花村 80X80cm 2018 布面油畫▲
翁凱旋 張壩古村 80X60cm 2021 布面油畫▲
梁益君 春水 80X60cm 2023 布面油畫▲
朱海 寫給未來的信 80x80 cm 2021布面油畫▲
夜半汪子美 53X22cm1980▲
男民兵 52X75 1983▲
小山峽 37X23 1981▲
西藏云天 80X60 2017▲
紅墻 油畫 68X48cm 2011▲
命運交響曲 重要作品 77X44 1980▲
生命之光 148X95 1980▲
王嘉陵個人簡介:
王嘉陵,筆名王加林,1953年出生。中國著名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美術學院資深教授。
曾任四川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校長,云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四川理工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副院長,現任四川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會長、重慶文化藝術品行業協會終身名譽會長。
師從劉國樞、馬一平、黃唯一、夏培耀、魏傳義、張方震、李天祥、馮法祀等當代美術大家,秉承恩師們美術育人的理念,在美術教育領域深耕四十余年,是中國美術教育的推動者,重慶美術專業教育的先行軍。
作品以印象主義油畫創作為主,將中國寫意畫和西方寫實繪畫結合,畫面經常采用充滿“希望”的綠色來抒發自己對祖國山河的情感,同時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美術事業傳承的期望,形成了自己具有民族特點的寫意油畫風格。(主辦方供稿)
王嘉陵藝術年表:
1953年出生于重慶磁器口,嘉陵江邊。
1974年入四川美術學院學習。
1975年創作《北碚街景》系列、《黃桷坪一角》、《老美院》等作品。
1977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創作《1977年的老重慶建筑》系列作品、《長江邊》、《蘭州大橋》等作品。
1978年創作《南泉老街》、《朝天門》等油畫作品;
1979年創作《嘉陵江邊》、《九龍坡河灘》、《七星崗》、《鳥瞰黃桷坪》等老重慶系列以 及《個人自畫像》、《龔灘古鎮》、《龔灘老屋》、《黃昏》、《青海湖落日》等作品
1980年創作《生命之光》、《命運交響曲》、《夜半汪子美》、《艷陽天局部》以及風景作
品如《天路》、《阿壩深處》、《高原》、《黃河》、《神梯》、《圣山》、《西北的
楊樹》、《線條與地面》等油畫作品;油畫作品《生命之光》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三等獎,第一屆四川省優秀文藝作品優秀作品獎。
1981年創作《夕陽壯河山》、《竹山》、《大山深處》、《云》等油畫作品;出席中國美協組織的全國青年油畫家座談會。
1982年受邀出席全國高等美術院校創作座談會。
1983年創作《夕陽紅》、《母與子》、《70年代少言同志來川美》等油畫作品;參加中央美院李天祥在四川美院舉辦的油畫訓練班。
1984年《夕陽壯河山》參加四川美院第二屆赴京油畫展,得到原國防部長郭愛萍同志贊賞。此作品被多家報刊發表。
1985-1986年創作《蘭球迪斯科》、《夏天的風》等作品;在中央美院“徐悲鴻畫室”進修學習。
1988年創作油畫作品《空間》。
1990年創作《萬人馬拉松》、《冬晴》、《春之祭》等油畫作品;油畫作品《萬人馬拉松》獲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二等獎,由中國奧委會收藏;油畫作品《萬人馬拉松》被四川畫報、中國體育美術作品選收錄。
1991年創作《云南寫生》系列作品如:《靜謐小鎮》、《云南吊腳樓》、《金沙浩蕩》、《林畔人家》、《高原古寺》等;獲重慶市美術創作金獎;申請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文章《少年壯志應當酬》被四川美術學院報刊出。
1992年在香港舉辦個人油畫展;個人新作光之系列油畫《天籟》、《陰陽界》、《月夜》等被四川美術學院報刊出;為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五十周年》而創作的油畫作品《高原春風》收錄于《講話》畫冊。
1993年創作《自然》以及《川西寫生系列》作品,《靈魂歸處》、《紅原藏村》、《云際》、《群山盡染》、《藏柵》等;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蘭球迪斯科》獲得四川省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代表四川美術學院前往加拿大及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并在加拿大、美國舉辦個人畫展;文章《北美藝術觀感》被當代美術家1994(第六、七期)刊出,被學林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走向市場的藝術刊出;化名林木森寫的文章《記劉國樞一手打造的藝術家庭——滿堂丹青終不已》被中國美術報刊登;文章《北美觀藝概記》被四川美術家通訊刊出。
1994年《冬晴》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四川省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創作《農村》系列畫作,入選《中國綜合藝術展》,送往韓國展出。
1995年創作《天安門廣場》系列三張作品;在香港寫生并舉辦了香港回歸主題個人油畫展;任四川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校長;油畫作品《正午的德輔道中》被Asian
ART News發表刊出;油畫作品《冬晴》被綜合性月刊晚霞刊出;文章《王嘉陵畫出心中香港》被香港大公報刊出。
1997年譯文《羅斯金與英國水彩畫》被當代美術家(外國美術譯文專輯)刊出;創作油畫作品《月光奏鳴曲》。
1998年晉升教授;油畫作品《月光奏鳴曲》入選中國美術選集刊物。
2000年主持編著《全國中等美術學校專業教材叢書》12冊。
2001年在四川省美術館舉辦自駕西藏攝影作品展;文章《八千里路云和月》被攝影廣場報刊刊登;水粉畫《老人像》被色彩人物范畫刊出。
2002年實施“環球100天寫生”活動,并在法國巴黎和加拿大溫尼伯舉辦了油畫展。
2003年在四川省美術館舉辦“環球100天寫生”油畫展。
2004年創作《汶川山河》、《山間小屋》、《線條》、《山澗》、《藏區》等油畫作品。
2005年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繪畫與攝影作品展。
2009年創作《富春江》、《潮涌》、《月涌大江流》及《佛境》等油畫作品;油畫作品《風景》被中國風景油畫刊物刊出。
2010年創作《夕照空山》、《納木錯》、《潮涌》、《晨曦》、《背影》、《太行系列》以及《云南風情》系列作品;
2011年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大型綜合個人作品展;文章《王嘉陵:重拿畫筆的感覺正好》被重慶晨報刊出。
2012年創作《歷史》三張油畫作品及《西藏》牛皮油畫作品;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大山水·大寫意》;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人與社會》;獲邀參加成都《老裹裹》美術作品展。
2013年創作《思念》、《夜林》等油畫作品;在成都齊盛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大型油畫個展《藝術宴饗》;任四川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會長;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王嘉陵-微型油畫作品展》;為四川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內部刊物《我這二十年》做序。
2014年獲邀參加重慶大型展覽《回響——重慶美術60年》;舉辦個人大型油畫展《回身——我的油畫四十年》;受邀赴英國參加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展覽,在倫敦大學舉辦專題講座。
2015年創作《涅瓦河》、《成材林》及《過程》等油畫作品;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情寓重慶》。
2016年創作《米亞羅》、《蘿卜寨》、《水磨寨》及《松坪溝系列》油畫作品;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云南風光》、《云南風情》個人油畫展。
2017年創作《西藏云天系列》、《古韻》及《峨眉系列》作品;在重慶108美術館舉辦《太行山寫生》個人油畫展。
2018年創作《太行系列》、《峨眉風景系列》及《銀杏溝系列》等作品;在重慶美術館參加《川流不息》四川美術學院油畫藝術名家邀請展;在重慶大禮堂博物館舉辦個展《藏區寫生》、《懷舊重慶》。
2019年創作《朝天門全景》、《新疆風景系列》及《銀杏溝系列》作品;獲邀參加《印象渝中半島——川美老教授寫生作品展》;獲邀參加重慶美術館舉辦《薪傳有自:劉國樞繪畫作品及文獻展》;獲邀參加重慶壹零捌美術館《川美老教授作品展——建國七十周年》;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主題個人畫展《植物的生命》。
2020年在重慶壹零捌美術館舉辦個展《王嘉陵寫生作品展》、《王嘉陵——寫生重慶40年印跡展》;文章《愛油畫,如同愛生命》被華夏大家刊物刊出。
2021年創作《貴州苗寨》、《山的韻律》、《貴州寫生系列》、《龔灘寫生系列》等油畫作品;受邀參加在重慶大禮堂博物館舉辦的《百年華誕·盛世中國》書畫名家展。
2022年創作《草原圣地》、《韻》、《草原牧場》、《牧村》、《遠山的向往》、《貴州人物寫生系列》等作品。
2023年在重慶美術館舉辦個展《形色協奏曲——王嘉陵油畫創作五十周年回顧展》;十副油畫作品被重慶美術館收藏;
受邀參加成都雙年展之《輻射與共振》。
在天津美術館舉辦個展《形色協奏曲——王嘉陵油畫創作五十周年回顧展》天津站;油畫作品被天津美術館收藏。
【展覽基本信息】
展覽名稱:形色協奏曲——王嘉陵油畫創作五十周年回顧展(天津站)
主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天津美術館、重慶美術館(重慶畫院)、天津市美術家協會、重慶市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重慶市老教授協會四川美術學院分會
支持單位: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絲路文旅發展專項基金、重慶市版權協會、天津市收藏家協會、重慶文化藝術品行業協會、天霖藝術館
組織委員會:
藝術顧問:劉國樞、馬一平、何多苓、龐茂琨、王發榮、馬馳、魏東、何紅舟、常青
學術支持:牟群
策 展 人:寧佳
助理策展人:張灝、張瀟予
展覽統籌: 高開來、李穎、閆柏立
展覽輔助:葉洪濤、王晫、何佳靚、穆娟、丁潔、鄭棟才、周利、于晶
特別鳴謝:天津和祥商貿、歡行國際旅游(天津)、收藏天下(北京)、商界傳媒集團、乾宇文化藝術館
展覽地點: 天津美術館6號廳
展覽時間: 2023年7月4日 ——2023年7月28日